北京市多家餐飲門店被查處,據報道,4月21日,北京市消協微信公眾號發布關于食品安全大檢查中,發現一些餐飲門店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并依法對其查處,其中包括綠茶、云海肴、楊國福、木屋騷烤、西四包子鋪等。
簡單梳理通報可知,,這些被查處的餐飲門店并不冤枉。郵電存在冰柜內食品生熟混放的問題,并按規定建立并村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的問題,食品經營人員未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等問題,還有的存在安排未取得健康證明的人員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未定期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價的問題...... 每一個問題都涉嫌食品安全違規,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被查處的餐飲門店所存在的問題,看起來不是多大,性質不是多惡劣,但是食品安全無小事。一一對照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便知這些都是違法之舉。
執法部門的處理,于法有據。經梳理發現,這些門店均受到了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的處理。其中還有幾家門店在訂餐平臺的線上經營活動被停止。從處罰力度看,可能沒有一些“網友”想象的那么“過癮”。但要看到,這種有分寸的處理是符合法治精神。
餐飲門店被查處帶來很多思考。首先,對餐飲企業的監管應保持常態化。這些餐飲門店的食品安全問題之所以暴露,歸功于有關部門開展餐飲食品安全的,其實從我們的經驗看,這些問題不是新問題,應該存續了一段時間,由于門店不當回事,結果在執法檢查中被逮個正著。
依法查處,要讓問題店面長記性;嚴格監管,讓相關商家不敢亂來。事實上,像從事餐飲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健康證明。食材進貨渠道以及各項檢測證件是此次的重重,原材料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必要前提。但是就這些基本不能再基本的要求,一些門店都不到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如果連法律底線都敢觸碰,這樣的餐飲門店還能讓人放心嗎?故此,執法部門應對哪些屢教不改的門店處以處罰,讓它們在處罰中吸取教訓。
最后,餐飲企業也要積極監督、主動檢查。像操作間內環境不整潔,食品經營人員未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子,這些問題我們就餐時也能發現。任何一位消費者有權利監督餐飲企業、門店遵紀守法,有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如果消費者都能發揮監督自覺,哪些餐飲門檻恐怕就不敢明目張膽的違反食品安全操作了。
“舌尖上的安全”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切身利益之一。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嚴字當頭,以社會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重點,全力解決食品安全領域的突出問題,這是職能部門的責任。深入推進食品安全大檢查,并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都來監督餐飲企業,“舌尖安全”就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